学科竞赛结硕果生生不息育英才

期次:第12期    作者:王莹春 赵潇潞   查看:35

进入实验室,映入眼帘的是一群身穿白大褂、头戴护目镜的忙碌身影,他们正在用强烈的好奇心与坚毅的信念探究生物世界的奥秘。“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是教育部公布的57项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也是唯一一个生命科学领域的高水平大学生竞赛,我们想通过参加此次比赛初步接触科研,进一步拓展我们的专业知识。”谈及参赛的初衷,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获奖团队之一负责人2021级生命科学学院尚长旸说。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7月28日至30日,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3,科学探究类)河南省赛区暨第六届河南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决赛(以下简称省级生命科学竞赛)在黄淮学院举办。经网络评审后,我校共5项作品入围决赛,在现场通过PPT展示演讲、选手答辩、专家质询等环节,荣获省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我们是一个‘专业’的团队,队员均来自生命科学学院,我作为队长总负责,同时每位队员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负责一部分的实验探究,相互配合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本次省级生命科学竞赛特等奖获奖团队负责人2021级生命科学学院陈彦滨介绍了他们团队的人员构成及详细分工,“因为经验不足,做实验的过程中还遇到许多困难,比如进行细胞培养项目时,前期多次出现培养瓶变混浊、白斑浮现的情况,我们通过查找文献、向老师请教、多次实验等方式,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

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在陈彦滨看来,本次作品的创新性是出彩点之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但电子垃圾处理措施仍有待完善。”陈彦滨团队基于目前我国出现的生态问题,选择毒理学作为研究方向。“对于毒理学细胞水平的细胞损伤、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我们都设计了对应的方法进行探究。”以此次竞赛为契机,陈彦滨及其团队成员更希望通过实验探究,用真实可靠的数据为新时代的人体健康保驾护航。

与陈彦滨团队队员“专业化”特点不同,部分参赛团队队员则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我们团队是由三位擅长做实验的同学,一位擅长路演和一位文字功底深厚的同学构成,每位同学各司其职,在比赛不同的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尚长旸感叹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每位成员的付出,“在比赛期间,我们团队的每位成员都很积极,我们常一起讨论实验问题,在生物西楼待到凌晨才回去休息。”

“从项目确定、实验过程、论文写作到演讲展示,学生们切身体验科学研究的历程。在项目的推进中,我也不断引导大家将课程和实验密切相连。”指导老师之一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师张佩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从而在知识的融会贯通中体悟科研意义。未来,我校也将继续推动学科竞赛有益补充传统实验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科拔尖人才的综合科研素质,真正贯彻“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教学实践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