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尽的温柔

期次:第809期    作者:王情   查看:32


(图/李雨昂)

我有时总想着要去领略世界各处的美景,有的地方求而不得,有的地方徒增旅途之苦,将自己置身于浮沉之间,不知归处。然而午夜梦醒,却发现自己还未曾认真审视过脚下的这片土地。

“大河之阳,丞相之乡,毛遂故里,文庙之疆,传奇遍地,滔滔米香……”这是我在懵懂记忆中对于原阳的印象。我的小学就坐落在陈平祠附近,那是我放学回家的必经之地。孩童时期的我总是按捺不住好奇心,渴望窥探一二,却总为庙宇里肃穆的塑像所震慑。之后每每想起陈平祠,那威严的双目总会在心中荡起一声铿锵的回响。陈平祠隐于乡村之间,没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宏伟二字与其外形更是毫不沾边。附近老人干脆把那里作为平日相聚之地,耳聋的祖父竟在那里结交到一群朋友,单调的老年生活也有了一番滋味。陈平祠就这样在老人们的闲谈中度过它漫长的不起波澜的岁月。

正月十五是陈平祠最热闹的时候,一年一度的庙会总会打破它的沉寂,孩童的呼喊也让人感受到久违的活力。两千年前的这里想必也有一番门庭若市、熙熙攘攘的景象,但繁华终究不会长久,所幸在朝代更迭中,它依旧得以留存。于炊烟之中,伴着乡村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它留给世人的温柔。

古博浪沙同样位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沾满灰尘的石碑上刻着几个斑驳的字样,旁边摆着各种各样的摊位。“张良刺秦”的遗址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路标。小时候体会不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随着年龄渐长,我的心境也逐渐改变,路过时总忍不住唏嘘一番。它却没什么变化,只是静静注视着过往的行人,记录他们所有的心情。对我也是一样,它见证了我所有的离开与归来。我已经习惯将那里作为情绪的过渡点,在那平和地转换离愁与欢喜。

父亲常说,原阳诞生了十几位宰相,是“毛遂自荐”“一门三相”的起源地。但时间是残酷的,这些不过是浩瀚历史长河中的些许浮沉,偶尔会涌现出来,最终仍会低调地沉下去。然而再细小的石子,总会激起几道涟漪,纵然不甚起眼,但依旧是前人留在这片大地的痕迹。这痕迹或多或少地存在后来人的心里,与骨血相依,于烟火处常伴。

清明采风路上,听导游说起经常跑到原阳吃烧饼的经历,羁旅之困全无,味蕾勾起久违的回忆,伴我度过漫漫长路。我也品尝过学校附近的烩面,筷下的面虽份量十足,周围配菜也十分用心,但多少有点食不知味。外面的食物无论怎样精致,终究不是那片水土的味道。原阳也许就是这样吧,各个方面给人的感觉都是淡淡的,但总归是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历史上的动荡,只能透过布满灰尘的石碑略知一二。在大浪淘沙般的洗涤下,原阳留给后人的是斑驳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