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灿忠:学者与武者的交融

期次:第798期    作者:◇王紫煖 吴 倩 许梦欣   查看:246





  “我从初中开始接触武术,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体育学院研究生导师吉灿忠教授回忆道。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河南省武术‘双评’活动”中,吉灿忠教授荣膺“2017年度河南省武术 ‘十大杰出贡献人物’”称号。“我原来习武,后来转做学术研究,所以现在的状态与之前不同,我真正地沉迷到武术当中去了。”
  中国武术约有129个拳种,八百多种拳术套路,使用到长、短、双、软多种类型的兵器。吉灿忠说,“现在的武术可以分为三个流派,第一个是精英文化,它的代表是民间武术家,他们精通武术的“打”和“练”;第二个是主流文化,如运动员为了拿到奖牌而研究武术的动作形态,讲究动作是否漂亮;第三个则是大众文化,像是公园的老人为锻炼身体而学习武术套路。”
  “这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所需要的武术发展形式。一开始武术的产生只是为了争夺资源,但在不断的发展中,人们发现了武术的观赏性、文化性、艺术性。”吉灿忠说,这也无所谓对错之分。
  为了使大家能更充分了解中国优秀的武术拳种,吉灿忠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到29个地市和省直管县,挖掘、搜集并整理优秀拳种信息,撰写了《河南省武术拳械录》。“我们在全省范围内拜访老拳家,收集材料,过程比较艰辛,经常遇到一些棘手的情况。为了获得一个罗汉拳拳家的拳谱,我多次拜访他,在他的要求下,帮他完成了书籍序的编写,但还是很遗憾,没能获得拳谱。”吉灿忠说,“当然,还有一些信息是80年代省里整理过的材料,我们重新对它进行校对,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对于武术的传承,吉灿忠也有自己的建议。“首先要发挥国家的力量,通过国家在资金上的支持、政策的确立等多方面保护并传承武术;然后是社会群体的参与,像文化事业公司、文化传媒公司等,他们应保护性地开发武术,而不是做一些简单的商业行为,所有的武术发展,无论哪个拳种,不能违背自身的核心技术、核心理论,如果抛弃这些,武术会趋于衰亡;最后还需要传承人的积极参与,采用讲学,出版书籍这样的方式传承武术。”吉灿忠希望从这三个方面更好地弘扬和发展中国武术。
  “但是目前实际上已经不是武术的创新期了,而是武术的文化消费期。中国武术拳种众多,每个拳种又有不同的套路,随意地更改,大众都难以接受,不如将老一辈制定下来的、大家都认可的拳术教授给下一代。不要盲目创新,违背了武术的发展规律。”吉灿忠认为武术传承更应原汁原味。
  “目前有七个研究生跟着我学习,我鼓励他们多读书。”吉灿忠说,“比如我的研究生必须把《中国文化通史》看完,这是我给他们定的硬性要求。像季羡林这种大家写的书,我也要求他们看,以加深他们对武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