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教师,在带给我们知识的时候,用他们更多的智慧和经历启发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开设《教师有话对你讲》栏目,就是请身边的教师述说他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激情。在此也向全校老师征稿,请有意的老师将稿件投至邮箱dtztbggyx@.com。本期邀请外国语学院刘国兵副院长开讲。

你觉得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期次:第789期    作者:刘国兵   查看:34





  刘国兵,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语料库应用研发中心学术带头人。研究领域为语料库语言学及英语教学。现任中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学通用教材《英语》(新标准CD-ROM)核心编委、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专家。2014年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荣获“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
经过数十年的寒窗苦读,大家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但不少学生入学以后会发现,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存在着天壤之别,很多学生在自由纷繁的大学生活面前显得手足无措。那么,作为一名新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树立理想,做好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优秀大学生的成长经历证明,谁对大学认识清楚,规划的早,规划的好,谁的大学生活质量就越高,谁就能发展的越好。2017级新生入学刚刚一个月,一定要尽快熟悉学校的方方面面,充分认识自己选择的专业,及早确立好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入学时做总体规划,每年有个具体计划,学会科学打理自己的时间。在实施自己规划的过程中,既要善于学习、思索、感悟,还要善于从老师、学长、同学那里获得帮助和启发。同学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多找高年级学生聊天,因为他们都是“过来人”,对你所读专业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要多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如果有机会,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计划拿给老师看,让他们多提建议。
  第二,善于思考,学会学习。不管是学习方式、还是学习内容,大学与中学都有着很大不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新生,一定要尽快适应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以老师为主导、考试为目的的被动学习,转换到以获得专业知识为目的的主动学习。专业不同,学习方法也不一样。但不管你选择了什么专业,一定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现实课题,它既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也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通行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要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学会自修之道,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潜力、有思想、有追求、有作为的青年学生。
  第三,开阔视野,全面发展。来到师大,你会发现大学生活丰富多样,异彩纷呈。因此,对于同学们来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决不能成为四年大学生活的全部,我们要努力做到知识、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我们学校设有大学生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支持计划,拥有“学校-学院-专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还有为每位学生量身打造的分类式本科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辅修、双学位、跨学科选课平台等,这些都为大家提供了培养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的机会。
  第四,锐意进取,珍视荣誉。同学们是幸运的,因为你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学校已经为你们的成长成材准备好了完备的条件和环境。你们所要做的就是,珍惜这美好的四年大学时光,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同时,要珍视“师大人”这一光荣称谓带来的荣誉,时刻牢记,“今天我以师大为骄傲,明天师大以我为自豪”,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发奋图强,在四年之后的毕业典礼上,以优异的成绩为母校献上一份厚礼。
  第五,善于反思,学会做人。大学里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会做人应该排在第一位。学会做人,并不是要我们一定出人头地,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也不是要我们去做那些可望不可及的英雄模范;更不是要我们为人处事上学会八面玲珑、曲意逢迎。大学教育能够教会我们的是,努力做一个心智健全、有自信心、懂得尊重他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大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这样的人。“走进师大校门,学高身正为本;迈出校门一步,肩负师大荣辱”。这一直是师大人的座右铭。四年之后,我相信你对这两句话的体会会更加深刻。
  第六,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大学生”已经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学生,而是可以大致理解为在大学中生活的“人”。如果思考层面再高一些,可以称之为在大学中感悟生命、理解生活、思考人生和强化生存的人。大学生已经不再是传统语境下的“学生”———只顾学习无顾其他,而是在学习之余懂得观察社会、思考人生;懂得以社会人的角色,使自己在学习之余,形成较为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从人生定位、职业规划、独立思考、掌握技能、触类旁通、培养人格等方面获取系统的训练;懂得最高的境界就是通过学习和思考,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可以不断学习、自我革新、正确思考的可持续发展的“师大人”。
  第七,知己知彼,放平心态。“知己”意味着在校期间要把自己的专业学好,打牢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知彼”即要关注所学专业知识与市场接轨情况,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很多大学生乃至家长,从入学之初就开始担心毕业后的“就业难”。现在的就业难,准确地说是招聘合适人才难和找合适工作难两种情况并存的局面。另外,之前还有学生问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同是师大毕业,甚至是同一个专业,平时表现也差不多,他们找工作的时候就特别受欢迎,而我却处处碰壁呢?”“发现我的专业很难就业,怎么办?”这里就涉及到同学们在大学阶段如何做好职业规划,以及如何围绕这个规划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实践。通常适应了大学新环境和新的学习方法,并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了一定理解的前提下,同学们就要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一个人不能只凭理想和喜好去进行职业定位,而应该根据自身性格特征、所学专业等因素,进行可行的规划设计。有了职业规划,就要围绕这个规划去进行学习准备和经验准备,深入学习和扎实掌握与该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其将来可能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作出预测,课余时间可以到相关职业领域去实习。有效的职业规划,既能引导你有目的地学习,又能让你有提前融入社会圈子,感受到一些职业体验。所有这些东西,都会是你将来在应聘和职场中获胜的法宝。同学们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此外,大家千万不要人为地把各种专业划分为就业困难和就业容易两种。不管什么专业,只要在大学期间培养了足够的学习能力,储备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就不惧怕职场中的各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