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梦之翼”队

———记我校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赛团队

期次:第789期    作者:◇于双艳 李怡卓   查看:38


图/于双艳




  2017年8月23日,世界机器人大赛在北京拉开序幕。我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组建的“梦之翼”代表队参加了此次比赛,并在比赛中获得了“创新设计比赛-大学组”二等奖和“仿人机器人接力赛-大学自主组”三等奖的佳绩。
  “因为我们学院没有涉及机器人知识的专业,所以在前期选拔参赛人员时,主要从学生学业成绩、对机器人的喜爱程度、自身悟性和态度等方面来入手。”“梦之翼”
  团队的指导老师詹华伟说道。学院从 5月份参加过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团队中选出几名有经验的学生,并选拔了几名2016级学生组成4人的“梦之翼”队。
  “梦之翼”队长张帅曾参加过一次机器人大赛,是团队里有经验的学生,他用自己的经验为团队提供一些技术建议。机器人白线识别及相互通信是由“梦之翼”队的张宵负责,而机器人语音识别及行走参数调整则由马晓东负责。
  “赛前我们考虑到比赛场地人多嘈杂,对机器人行走方案进行了调整。把最初主要依靠语音调试对机器人下达指令的方案,改为以通讯信号来让机器人接收指令。在正式比赛过程中,每个团队只有三次机会,我们团队前两次都因为意外导致机器人摔倒,第三次终于成功了。”马晓东回忆道。
  仿人机器人接力赛规定,两个机器人接力走完6米长的赛道。“这样的接力赛涉及很多技术问题,包括比赛赛道的边沿白线识别、机器人语音 识 别 以及两个机器人之间的相互通信等具 体细 节 的 操作。”詹华伟说道,“比赛赛道宽度有限,白线识别能让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识别赛道边沿白线,以免机器人偏离赛道而越线淘汰。”赛后,“梦之翼”团队凭借其独特的程序设计创新而获得了比赛中的创新奖二等奖。
  在这样的大型机器人比赛中,“梦之翼”队从其他高校的表现中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他回忆道:“我们在决赛时的对手是同济大学的代表队,对方的实力特别强。他们在2015年曾进入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前八强,在世界级比赛的经验非常丰富。他们的机器人走得又稳又快,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我们指导老师在暑假给学生培训了40天,这支队伍也是第一次参加世界级机器人大赛,所以我们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让我最欣慰的是我们学生的参赛热情高,在培训期间一心一意地扑在机器人调控上,且他们的执行能力也非常强。”詹华伟笑着说。
  “虽然我们在经验以及技术上不如冠军队,但每个学生都用尽全力地准备这场比赛。所以,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我们并不遗憾,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这次比赛中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每个学生也都因此开阔了眼界,学习了其他高校团队的先进之处。”詹华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