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礼仪教育比车厢隔绝更紧要

期次:第789期    作者:  桑烨含   查看:29






  近日,著名主持人孟非因坐高铁被吵而发了一篇针对“熊孩子”的微博,并针对国外已有女性专用车厢的现实,建议中国高铁设“熊孩子专用车厢”。熊孩子惹人嫌似乎已经成为“共识”,然而,靠甩包袱的方式解决问题无疑是治标不治本,要想不被熊孩子骚扰,车厢隔离可不行,通过良性沟通,进行公共礼仪教育、培养孩子的道德自觉性才是正道。(新京报网10月11日)“他会删掉你的存档,摔坏你的模型,划烂你的屏幕,死乞白赖地要抢走你心爱的漫画、游戏、玩偶……”,熊孩子的雷人“熊法”着实让人头疼。然而如果仅凭孩子吵闹惹事便要将其隔离,岂非有破罐破摔之嫌?孩子爱哭爱闹本属正常的生理规律,我们又如何能以文明礼貌、不哭不闹来要求的孩子呢?更何况小孩与大人在道德自觉性上本就具有不对等性,他们并非设定了哭闹程序的机器人,只是公共场所礼仪教育相对缺乏罢了。
  当然,我们并非是要纵容孩子的任性,只不过通过“车厢隔离”这种方法无疑是以暴制暴。前不久,那位担心孩子乘飞机哭闹就以孩子的可爱口吻给同机乘客写了一封信,并且发了耳塞和糖果的宁波妈妈,就因为得当的处理方式而被点赞。可见,在公共秩序的维持上,成人世界无疑能以更加积极的角色出现。毕竟,我们应当明白,作为大人,面对同一个社会问题,我们较之于孩子要负有更多责任,对孩子的公共场所礼仪教育就是其一。
  在复杂的人际环境中,我们总会遇到不适应,难道我们要因此再设立“熊孩子餐厅”“熊孩子博物馆”?靠隔离来实现一元化的公共空间最后只能是作茧自缚,道德教化路漫漫,但相较于“惹不起躲得起”的逃跑主义无疑是治本良策。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直接弃权,那难保这些熊孩子将来不会“进化”成熊大人。更何况,熊孩子犯“熊”,除了天性使然外,更多的可能是成人世界的影响,熊孩子当道时,我们也应审视自己的社交礼仪和教育方式,成年人重视文明礼仪教育才是推动文明进程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