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师范学院首任院长赵纪彬《论语新探》书稿存目

期次:第785期    作者:◆赵明因   查看:340

  编者按
赵纪彬(1905~1982),学者,教育家,历史学家,革命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0年,奉命筹建平原大学(今河南师范大学前身),并担任常务副院长兼党组书记 。其子赵明因将其学术成就整理来稿,特刊登于此。
吾每观家父《新探》旧稿,常慨叹其不以孔子为“圣”,而以孔子为“人”;不以《论语》为“圣经”,而以《论语》为“古籍”的立论。至其演绎出“人”“民”对立,更使我目眩神摇。“文革”中此书又伴我风风雨雨,身世沉浮,颇具悲情。到家父晚年曾对吾言:“我这一辈子,就这一本书!”吾人尤能感同身受。今家存《新探》书稿三百余万字,可吾却不学无文,无以继之。只有尽吾所能,编其“存目”,以俟能者。

《论语杂考》三篇:
  (1)《释人民》1944年8月23日再稿,12000字(2)《君子小人辨》1944年12月9日脱稿,12000字(3)《原贫富》1945年2月17日脱稿,12000字共计36000字以上三篇:
  赵纪彬注:“《杂考》乃《新探》初名”。
  赵明因注:三篇已无手稿,仅存发表在东北大学的刊物《志林》第八、九、十期上的石印件。赵略有修改。

《论语新论》手稿四篇:
  (4)《自序》400字(5)《导言》22000字(6)《释人民》16000字(7)《君子小人辨》15600字共计54000字以上四篇(外加目录):
  赵纪彬注《导言》:“此篇写于一九四五年夏。当时,在川北的东北大学讲授《论语》的‘专书研究’课程。讲稿初名《论语杂考》,嗣名《新论》,四八年交中华书局出版,更名《古代儒家哲学批判》,副题《论语新探》,至五八年改交人民出版,删去‘更名’,正式定名为《新探》。”
  赵明因注:均为作者毛笔手稿。其中《导言》篇作者另有80年、81年修改稿,但均缺后三节。81年稿收入《困知二录》一书中。

四篇《论语新论》散稿:
  (8)《两端异端解》(关于古代前期儒家方法论的考察)刊于《中国杂志》1947年2期上,无存稿。12000字(9)《前期儒家的知识起源论与知识方法论》刊于由新知书店1947年8月出版的《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第七章第四节上。共计17000字侯外庐教授在《韧的追求》一书中云:纪彬“把他在《古代儒家哲学批判》一书中《知能学习论》、《两端异端解》两节很有见地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一起,辟为该章未节(即第四节)。”
  (10)《论语中的“说”字与墨经所谓“说知”的关系》(中国逻辑史古代篇散稿之二)刊于《新中华》1948年第六卷6期上。笔名纪玄冰。全文共计12000字。
  赵纪彬注:“《两端异端解》、《说知探源》,原为《中国古代逻辑史》的两章。”
  (11)《孔门“恶佞”解》(论古代前期儒家的泛伦理主义及其逻辑态度)刊于《新中华》1948年第八卷18期。笔名纪玄冰。12000字。
  赵明因注:《论语新论》目录中无此篇;作者在《古代儒家哲学批判》自序中云:“另作《崇仁恶佞解》一篇”。
  共计53000字。

(12)《古代儒家哲学批判》(全一册)《中华书局》一九五0年三月初版,印数3000册,字数共计100000字。
  赵纪彬在一九四八年六月本书《自序》中云:“民国三十三年夏,偶与冯沅君先生谈起:《论语》中所见“人”“民”字,就全书归纳,与后世语法有别,系指两个阶级。冯先生因劝著者写出此义,以竟其说;当时口虽应之,犹以探求字义,非其所学,未必果能成文;不意动笔之后,问题愈演愈出,不能自休,历时四载,竟成此书。此书初稿,曾印发于国立东北大学及私立尊经国专两校听讲学生;嗣后,颇有修改。复员到沪,更加增删,在杂志及报章上部分发表。发表后,承读者及友辈启迪,又重行改订。总计前后,讲授四遍,更易三次,始得定稿。定稿较之初稿,大有出入:初稿共十有二篇,约十八万字;定稿则将《导言》、《说礼乐》、《天道性命古义》、《一贯辨惑》及《孔门异同考》等五篇一并删去,另作《崇仁恶佞解》一篇,共八篇,约十万字”。
  赵纪彬在1955年的十一月二十四日又作注:“此书为我在东北大学时的讲稿,出版前曾交胡绳同志审阅,并承推荐未成,嗣交中华出版”。

(13)《古代儒家哲学批判》样书上作者1958年所作的修改草稿约103000字赵明因注:此即1959年版《论语新探》一书的前身。

(14)《论语新探》手稿,1958年5月1日脱稿,108000字。
  赵明因注:此手稿(钢笔字迹)即送人民出版社的排印稿;人民出版社于1960年2月退回作者。
  (15)《论语新探》(全一册)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九年一月第1版,印数4000册,字数共计108000字。
  赵纪彬在本书《自序》中云:“本书在解放前(一九四八年夏)曾由中华书局出版,当时书局顾虑书名太冷,有碍销路,因改题‘古代儒家哲学批判’。实则本书意在通过‘论语’对于春秋社会性质及孔门哲学思想有所探索,属于古籍研讨,非只批判哲学;今特恢复原名,仍题‘论语新探’。……此次交人民出版社出版,因限于时间及水平,内容方面修改不大。旧稿中属于‘上部历史证件’的‘说礼乐’,属于‘下部儒学究元’的‘天道性命古义’、‘一贯辨惑’、‘孔门异同考’等四篇,亦未能改作编入”。
  (14)+(15)=211000字

(16)《仁礼解故》手稿(钢笔字迹)刊于《新建设》1962年第2期,21600字赵纪彬注:“冯友兰援引程朱旧注,曲解‘克已复礼为仁’,宣传‘爱一切人’的超阶级思想。在北大一次哲学史问题座谈会上,更有人坚持:孔子不以‘礼’限制‘仁’,而以‘仁’改造‘礼’;所以‘礼’在孔子思想中,已经不是西周的旧范畴,而是改造了的‘仁者爱人’,‘爱一切人’的新的伦理规范。上述言论,全为《论语新探》的《释人民》、《君子小人辨》而发,遂写此文,给以答辩。”
  赵明因注:此篇为作者1962年在京养病期间所作,发表后即收入62年版的《新探》一书中。

(17)《论语新探》(全一册)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十一月第二版,印数4150册,字数共146000字。
  赵纪彬在一九六二年五月《再版自序》中云:“本书此次再版,除将近作《仁礼解放》收入以外,对原收各篇中若干根据不充分、阐述不深透、论断不确切以及笔误、排误之外,均竭识力所及,分别给以订正。……本书经过上述修改,自必仍多错误,至希读者严加指正”。
  (18)《论语新探》样书上作者的三版修改草稿,全书约150000字赵明因注:修改62年版即从此开始,时间约起自63年初。
  (17)+(18)共计296000字。(接下期四版)